专访黑客追风人查鲁特:跨域寻道,视角为刃【T00ls人物专访第十四期】

2025-09-05 15:11:06 6 451

大家好,我叫查鲁特(ID:X-ROOT),查鲁特由ID音译而成,不是我真名!不是我真名!不是我真名!!!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。

大家好,我叫查鲁特(ID:X-ROOT),查鲁特由ID音译而成,不是我真名!不是我真名!不是我真名!!!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。

X 代表无限可能,root 象征至高权限;二者组合,提醒自己永远保持好奇,永远向上提权。

科班出身,10+ 年甲方安全建设老兵,也是“风口跳槽型”选手。

在乙方,金融,保险,游戏,交易所,新能源主机厂均有过工作经验。早期从事蓝军方向,中期由攻入防,从事反入侵和甲方安全建设,目前在新能源厂商建设安全测试团队。

先来让我们看看朋友们对他的看法

0xShe

智慧与发量对等,技术超群,我的福建老乡,查鲁特。几年前在上海见过面,交流了很多技术问题,他在安全的多个领域都非常专精,年纪轻轻能取得如此成就,足以见得他的专注与天赋。如果问妈祖,查鲁特能不能干安全,妈祖指定给他九个圣杯!

Any9aby

查鲁特是一个敏锐而富有战略眼光的“风口捕手”,特别羡慕他的自学能力,可以很快了解相关技术的本质,并加以应用,

mcn-1688

一行指令就能让服务器乖乖“咬钩”,一张侧脸就能让防火墙脸红到宕机。

J1ang

他能看穿技术的本质,不会把事情复杂化,并且始终对技术保持热情。

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几个问题,了解查鲁特的技术之路

能否请您分享一下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网络安全的?当时是出于什么契机或兴趣?

查鲁特:我的网络安全之旅始于大学时期。当时学校组织了CTF竞赛,既能赢取奖金补贴生活费,又恰好契合了我的兴趣,便自然而然地踏入了这个领域。

您的学习渠道主要有哪些?

查鲁特:倒是没有什么固定的学习渠道,一般都是碰到问题,就去百度,谷歌,或者看官方文档。搜索过程中常常触发新的疑问或兴趣点,于是顺着线索不断发散、层层深挖。这种看似“没有固定渠道”的方式,反而让我在碎片化信息中织出了一张持续扩展的知识网。

您的学习渠道主要有哪些?在学习过程中,有没有哪些资源或平台对您帮助特别大?

查鲁特:一路走来,FreeBuf、安全客帮我完成了启蒙;进阶阶段,看雪与吾爱破解给了我大量实战案例;而贯穿始终、对我帮助最大的,则是 T00ls 社区。

在这里衷心感谢这些平台上无私分享的作者们——他们无私分享自己对安全/漏洞的理解和分析过程,让我们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快速成长。现在不比以前,因为各种原因,学习成本与实践门槛都比当年高很多。

就连我自己写公众号(公众号:边界骇客,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)发一些好玩漏洞的时候,文章刚上线,不久就被厂商沟通要求删文章。

听说您从传统安全行业已经转到车联网安全,当时您的初衷是什么,车联网安全与传统安全有什么区别?

查鲁特:我毕业以来一直在“追风口”:P2P火时进互联网金融,加密货币爆发时进交易所,游戏赚钱时又转到游戏公司。当车联网成为下一个高速增长的赛道,我便顺势切入。

对我而言,选择风口行业意味着更大的投入、更快的技术迭代和更广阔的成长平台——这对个人积累往往比岗位本身更重要。

至于车联网安全与传统安全的区别,可以用“两条曲线”来概括:

攻击面被“物理隔离”急剧收拢:传统安全面对的是邮件、Web、IM、中间件、IoT、供应链……处处可突破;而车联网的入口最终都要落到“车”这一封闭体系——T-Box、IVI、OBD、充电桩等少数硬件节点,突破口数量指数级下降。

安全目标从“保数据”升级为“保功能、保人身”:传统攻击最多造成信息泄露或资金损失;车联网一旦失守,直接危及行车安全。因此行业更强调满足 GB44495等强标,把安全嵌入整车生命周期,而不是事后打补丁。

您的从业经历很丰富,即在乙方工作过,也在甲方工作过,您觉得甲乙双方对于安全的理解有什么不同,技术细节有什么不同?

查鲁特:我的工作精力主要还是呆在甲方,乙方在360就呆了一个月不到。

对甲方和乙方的理解可以看我几年前写的文章: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uilX20sJQnwmiGEev4rUfQ

总体来说甲方乙方的视角不同,关注点也不一样。当然推荐能去甲方就去甲方,甲方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件事,当然也因人而异,仅限个人意见。

您如何看待当前网络安全行业的现状?您认为企业对网络安全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?

查鲁特:

安全圈现状:可以看下我21年发的文章:https://t00ls.com/viewthread.php?tid=55528; 文章虽然是4年前写的,但是感觉变化也不是特别大 以下仅代表个人意见:

从人才梯队整体看,行业“冷热并存宏观数字

  • 官方口径:到 2027 年缺口 327 万。
  • 现实体感: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,大量安全从业者又找不到工作。缺口被“平均”了,实质是结构性错位。

人才分布

金字塔式收缩:

  • 顶端:能独立设计安全体系、带队攻防的资深工程师稀缺,年薪 50~100 万以上仍一将难求。
  • 中段:具备云安全、数据安全、车联网安全等复合能力的中坚力量不足。
  • 底部:只会看告警、写常规渗透报告的“脚本型”人才严重过剩,甚至有一些告警都看不懂,天天说自己来自什么实验室,会APT

从风气来看,随着自媒体的发展,从业人员更显浮躁,能够静下心研究安全技术的是少数,当然也存在幸存者偏差,毕竟一些大佬都比较低调,闷声搞研究,很少发声。

您对网络安全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吗?

查鲁特:当然充满信心,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,而我们是一群善于挖掘漏洞的存在。

您认为新人在这个领域有哪些机会和挑战?

查鲁特: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“红利”与“门槛”。我们当年赶上网络安全萌芽期,乌云等平台提供了大量可直接触碰的实战场景;而今天,公开的实战靶场虽然少了,却迎来了 AI 带来的“第二曲线”。AI大而全的资料库,再加上自身的逻辑推理,甚至可以基于描述写出未面世的POC脚本。

不变的真理,兴趣仍是最好的老师。只有真正热爱,才会在 AI 提示之外继续深挖寄存器、啃协议栈、跑现场调试,把“AI 给的答案”变成“自己长出的肌肉”。


查鲁特总在追风口,互金、币圈、游戏、车联网,哪个热就扎进哪个,不是盲目跟风,而是认准了“风口之下,成长更快”。

他有一套自己理解技术的方式:不爱背命令,而是抓本质。比如车联网安全,他两句就讲透——“攻击面更集中,安全目标却升了级,从保数据变成保人命”。这种抽象能力,让他无论跳进哪个赛道,都能快速切入核心。

早年打 CTF 赚生活费出道,靠的是“碰到问题→全网搜→顺藤摸瓜”式的自学。没有固定套路,反而织出了自己的一张知识网。从蓝军做到甲方安全建设,如今在车厂带攻防团队,他始终坚信:真正的能力,得是自己“长出来的肌肉”,AI 可以帮衬,但不能依赖。

圈内朋友说他“发量与技术成正比”、 “一行命令让服务器听话”,是那种典型的技术直觉好、还不掉头发的天赋型选手。但他自己倒更愿意强调“安全是一种视角”,甲方乙方没有高低,只有看问题的角度不同。

他不喜欢把安全讲得高深莫测。世界像个草台班子,而他的任务,就是带着挖漏洞的眼光——在一片混沌里,找出秩序。

关于作者

t00ls管理团队1928篇文章54篇回复

评论6次

要评论?请先  登录  或  注册